很多人喜欢收集资料,尤其是现在更方便,微信、头条、印象等,都能随时收藏收录,很多人看到好的心动的内容,就随手收藏起来,“收藏=学习”已经成为潜意识。
然而,大部分人收藏起来,就几乎再也没有打开过,毕竟,每天还有更多新鲜的内容在诱惑着,有的人还抱怨说,我的微信怎么占用空间几十个G,我的印象笔记都满了,256G的手机都不够用的,可我告诉你,我的手机空间,才用了42G,这还包括高德地图地图占用的25G。
这样说吧,我手机里就是几个银行APP、微信、QQ、头条、美团、京东、携程、12306、支付宝,还有系统自带的一些软件,比如途虎、抖音、优酷、唯品会、小红书、知乎、网易新闻,但很少用,微信收藏里是空的,头条收藏了10来条内容,为什么我的手机如此精简呢?
其实,我曾经购买的培训光盘就有上千,购买的图书超过2000册,完全是一个小型图书馆,更在很多网站上下载管理营销资料,多达3T以上,可几乎99%的内容,收藏后就几乎没有看过,直到2020年疫情期间,整理书房、更换电脑才发现自己有这么多存货,有的资料,甚至都躺在电脑里快20年了。
全面整理,狠心删除,花了一个月时间,光盘全扔了,图书只保留了不到100册,资料,只留下了几十份。和家里物品一样,如果一个物品一年以上都没有用过,说明这个物品可有可无,这样的物品,就该放弃。
如今,电脑里只保留了这些年里,自己写的文章、做的课件,所有的资料加起来,不到2G的内容,上传到OneDrive,电脑随时可以同步更新,再也无需携带移动硬盘,哪个电脑都是最新的文档。
自从大清理后,给自己也定了几个规矩:
分类:所有的资料,都进行分类,便于检索、查看;
整理:头条、微信上的收藏的内容,周末时至少拿出半天时间来仔细浏览,有感悟的,立即写出来,无感的,删除;
学习:对极其经典的内容,复制下来,做成文档,免得作者那天删除;
总结:一本书,一篇文章,看过后,做个总结笔记,用微博的形式写出来,限制在140个字以内。
在这样的要求下,短短一年多,就撰写了2000多条短文,每条都是140个字,也写了200来篇文章,大有收获。
从此,再也不是“学富五车”,而是记录到自己脑子里,我们不是收藏家,好文章好资料是用来学的,不是用来堆积的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