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润滑油消费量的下行是不争的事实,蛋糕在缩小,零和竞争下,一个品牌的增量一定来自另一个品牌的损失,虽然很多中小品牌企业还在增长,但这只是暂时的,一个行业天花板都在不断下降,增长也是某一刻,当然,这个一刻或许是5-8年,甚至10年左右,但长久来看,必定是昙花一现。
那么,在这个萎缩市场下,中小企业如何生存呢?润道学院认为,润滑油企业要快速渠道下沉,我们在2015年就提出【轻连锁】的初步概念,当时只是考虑招商难,发展市级渠道商不如开发县级客户,而县级客户市场毕竟有限,就为客户提供了直供终端的建议,在客户逐步发展中,我们逐渐清晰了思路,那就是渠道必然会下沉,B2B甚至B2C是润滑油企业的必然。
从历史上来看,壳多美几乎都是90年代左右重入中国市场的,壳牌选择了香港做跳板,从全国总代理,逐步发展为省代、市代、县代,期间,对经销商来说是一部血泪史,这几年,壳牌更是多种渠道齐头并进,电商、直销、直供、联名、联合等等;嘉实多则通过杭州总代,逐步走过几乎一样的道路,2024年和途虎、车仆合作,直接开始操刀终端门店;美孚则联合经销商推出美孚1号车养护…
未来的润滑油渠道,润道学院认为,车用油还需要终端服务,无法跨越汽服门店,B2B是趋势;而柴机油领域,卡友大都有一定的维修保养知识,直接换油具有可行性,采用电商、电销来实现B2C;像养护品,则车主都可以自己添加,通过直播、电商更适合B2C;工程机械润滑油市场,由于设备移动不便,直供、上门是不错的选择,B2C是必然的。
除了渠道下沉外,更长远的是出海,在80年代改改开放后,为什么外企会进入中国呢?除了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外,最重要还是人工费用低,我在外企时,月薪1200刀,而我的上司是1万刀,至于中国区大老板的收入更是天文数字,要知道,在20年前这个收入是多么吓人。如今,工资薪酬不断提升,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承受的负担。
而据我们润道商学院了解,非洲市场月薪400-500就算高薪了,一些精英人士开到3000就算得上天花板待遇。要知道,月薪3000,即使在很普通的中国县城也几乎不存在,而润滑油产品里面,人工费用+销售佣金,一般占到产品的6-8,而出海后,人工成本、土地购置、工厂建设、运营费用都会大幅度减少,同样价格的产品,在国内只有20%的毛利,到了南亚、非洲,毛利润就会变成50%,如果是你,也会心动。
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出海,车厂、机械、建筑等相关产业带动,润滑油企业将从被动出海,逐步成为主动布局,而目前,从全国来算,也仅仅有3家润滑油企业出海,广阔的市场,还想处女地一样,等待我们的开发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1条评论
出海,就和农民进城一样,最好有领路人,免得走弯路。